矿山机械

访问量:226513

采·掘

  • 基于PID控制的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精准位置调控研究

    王瑜;

    针对煤矿作业环境下悬臂式掘进机截割断面自动化成形控制的复杂挑战,提出了运用PID控制的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位置调控方案。为了评估截割头调控方案的精确度及PID控制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借助悬臂式掘进机试验平台开展了有无PID控制介入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入PID控制方法后,截割头位置的控制精确度显著提升,在垂直截割下的最大误差率约为1.0%,水平截割下的最大误差率约为1.7%,矩形断面截割中高度、宽度控制的最大误差率也约为1.0%,实现了煤矿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位置的精准控制。

    2025年11期 v.53;No.62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多尘源封控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黄莹;杨文明;李晓伟;

    针对陕北某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过高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掌握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产生、位移、沉降规律。结合现场观测、数值模拟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设计并优化了煤层注水增润、采煤机割煤抑尘、液压支架降柱移架降尘、机头转载破碎喷雾降尘、工作面风流净化以及个体防护等关键技术,以“抑、控、除、护”为指导方针,综合运用多种防降尘措施,形成了一套综合防尘降尘方法。经井下现场应用验证,工作面的除尘效率提升至85%以上,有效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025年11期 v.53;No.623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提·运

  •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原煤破碎系统移设方案研究

    刘欣;赵贵彬;

    含破碎站的半连续开采工艺是当前国内露天煤矿主要的采煤工艺,破碎站位置是影响原煤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为降低破碎站布置位置对露天煤矿转向期间采排关系的影响并降低系统的综合成本,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三采区转向期间,原煤破碎系统的移设与优化展开研究。结合矿区现状和未来开采需求,综合考虑采区接续关系及地面生产系统布局,提出了3种破碎站群移设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构建了基于运输成本、现状影响程度、车流密度及移设成本的多指标评价模型,通过量化方案与理想解的关联程度,从经济性、运行效率与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与优选。结果表明,将破碎站群布置在转向部西侧地表的方案可节省运输成本约6.55亿元,同时其综合关联度为0.750,优于其他方案。

    2025年11期 v.53;No.623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 基于机器视觉的提升机刚性罐道缺陷辨识

    马驰;吕修轩;

    刚性罐道作为提升容器的导向装置,传统人工检测罐道缺陷方法效率低,准确度差,且人工成本高。针对刚性罐道的常见劣化形态,基于机器视觉方法构建了刚性罐道缺陷识别系统。对刚性罐道图像进行了分类,并分别对刚性罐道表面故障和刚性罐道接头缺陷进行了识别。对刚性罐道缺陷视觉识别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系统能有效识别刚性罐道表面缺陷与接头故障。

    2025年11期 v.53;No.623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破·磨

  • 某铁矿碎磨流程能耗分布与最佳性能优化研究

    董智慧;薛宏超;裴好明;

    针对某铁矿选矿厂碎磨流程存在球磨机能耗高、大颗粒严重等问题,通过对碎磨流程进行考察,评估碎磨流程中各设备的能耗分布与运行工况;对碎磨流程进行JKSimMet模拟,得到能使设备在最佳性能运行的破碎比、入磨粒度和运行工况。经全流程模拟对系统优化后,碎磨流程各作业点负荷分布平衡,流程整体能耗降低4.40%,年节省电费64.35万元,球磨机大颗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5年11期 v.53;No.623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露天矿破碎站移设步距优化研究

    祁海涛;胡德昊;马力;虎岩;陈敏;宋晓龙;马春刚;王虹力;

    为解决新疆某露天矿因开采工作线推进而导致2号半固定式破碎站滞后生产的问题,基于半连续开采工艺特点,确定破碎站的最佳移设步距。通过分析露天矿的生产现状和现有破碎站的布置情况,以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在单位开采服务段内运用移设费用补偿法和加权成本最小法分别构建关于破碎站移设步距的数学模型。研究以200m为基础移设步距、50m为步长,分别测算该露天矿不同移设步距下开采服务段内资源量、卡车运距、带式输送运距以及破碎站服务年限等指标。结果表明,2号破碎站的最小移设步距为356m,最大移设步距为900m,在保证卡车运输费用补偿移设费用的情况下,满足单位开采服务段内移设加权成本最小,确定最佳移设步距为900m。该结果对指导露天矿破碎站的移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1期 v.53;No.62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分·选

  • 改进近端策略优化下的煤矿浮选设备智能控制技术

    闫占江;李立青;张建英;陈蕾蕾;

    煤矿浮选设备智能控制中,主要采用SIMENS YD变频中心获取控制奖励变量,受控制目标函数缺失的影响,精煤产率不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近端策略的煤矿浮选设备智能控制技术;采用马尔可夫决策通过消除非线性约束生成控制微分方程,根据控制动作轨迹计算控制期望值改进近端策略,按照优化后近端策略的行动概率计算新旧控制策略变量比值,更新变量范围,生成控制目标函数;考虑各轮次周期产生高斯分布生成控制动作式,确定控制探索状态,整合控制噪声,生成浮选设备智能控制奖励函数,按照连续状态变量,计算集成控制量,使用线性传感运动单元进行控制,设计智能控制器。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不同浮选生产线下的智能控制精煤产率始终较高,未出现极限生产波动,煤矿浮选设备智能控制质量较高,动态反馈性较好。

    2025年11期 v.53;No.62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西藏申扎嘎日阿统矿区低品位铷矿中铷的赋存状态及选冶工艺研究

    关宏忠;

    西藏某矿区低品位铷矿中Rb_2O品位为0.133%,铷主要赋存在云母和长石中,云母矿中铷含量达0.135%,分布率为92.30%;长石中铷含量为0.110%,分布率为7.70%。铷资源选矿富集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mm占55%时,经过预先脱泥作业后,将十二胺+油酸作为组合捕收剂,浮选过程中采用两粗—两精作业,可获得铷品位为0.280%,回收率为57.60%的铷精矿。采用两级酸浸+一级水洗的工艺流程对精矿进行浸出处理,其浸出率为92.20%,90%以上进入到酸浸液和洗液中,经过反萃取后Rb的综合回收率为65.00%,铷金属可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回收。

    2025年11期 v.53;No.623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通用

  • 某锡矿摇床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袁艳杰;张旺;梁远骥;孙小阵;康骁;

    在摇床选矿过程中,矿石处理量、给矿细度及品位等参数波动会导致床面矿带宽度与颜色变化。为维持精矿合格品位,需人工定期调整接矿板,此操作劳动强度高且精矿指标稳定性欠佳。针对摇床巡检和调整依赖人工这一问题,通过机器视觉、品位预测、精准定位、深度学习等技术,研发了摇床智能控制系统。工业试验及现场应用表明,在目标品位5.00%的条件下,实际取样品位均值为4.80%,标准差为0.60%。该系统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可以智能调整摇床,实现多摇床无人值守、全自动轮巡识别、矿物品位精准预测及智能控制等功能。

    2025年11期 v.53;No.62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 基于有限元的轮轨接触与轮压检测贴片定位研究

    单江朋;赵魏;刘洋;杨柳松;张丰松;熊健;

    在堆取料机轮压检测作业中,应变片的粘贴位置主要依据工程经验确定,该方式对轮压检测精度影响较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选取堆取料机具有代表性的轮架结构,构建车轮-轨道非线性接触有限元模型,对轮轨接触产生的接触斑分布规律展开研究。通过验证相邻车轮间的耦合效应,分析轨道表面接触应力及竖向位移影响区域的分布特征,确定了轮压检测应变片及温度补偿片的理论粘贴位置,提高了堆取料机轮压的测量精度提供。

    2025年11期 v.53;No.62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煤矿巷道掘进面粉尘运移规律及精准监测防控的研究

    徐洋;范学明;燕震宇;张超;刘家欣;王志恒;

    为了解决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大的问题,针对煤巷掘进工作程序和粉尘特点,采用合适的除尘技术,实现对粉尘质量浓度的控制。通过利用 Fluent 软件对粉尘来源及除尘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得出如下结论:通过进行喷雾及机械综合除尘,能够控制巷道掘进过程中的粉尘;采用合理的风量、水压以及风速能够在喷射混凝土环节有效降尘;利用 Fluent 数值模拟仿真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有利于对粉尘进行精准监测防控。

    2025年11期 v.53;No.62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半开放式除尘箱的滤袋设计及流场仿真研究

    俞峰;程睿;李乐凯;王兴田;李坤宵;陈彬;袁辉明;

    针对干式除尘系统中风速较快,进风口处滤袋承受风量较大,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对干式除尘箱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半开放式结构,运用CFD技术模拟分析结构优化前后除尘箱内的气流分布以及滤袋数量的影响规律。通过流量分配系数、综合流量不均匀性幅值、流场速度云图、滤袋表面过滤速度、滤袋气流处理量等指标,对原结构和半开放式结构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除尘箱结构优化后,当滤袋数为72个时,箱体内气流速度明显减小,气流分布最均匀,对滤袋的损害最小。

    2025年11期 v.53;No.623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经验

  • 半自磨机中钢球大小影响分析

    周勇华;

    <正>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半自磨机磨矿钢球的最佳尺寸。在半自磨磨矿工艺发展的早期,常用的钢球直径为80~100mm,后来提高到120~125mm,现在越来越多的矿山采用更大直径的钢球,如135~150mm。半自磨机填充钢球的直径并没有通过对磨矿过程的性能分析进行证明,大多数情况下,操作人员经过反复试错以提高磨矿性能~([1])。

    2025年11期 v.53;No.62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大尺寸螺纹副装配技术研究

    孙利强;贾向前;王帅奇;

    <正>螺纹按牙形可分为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1])。矿山、采掘、冶金设备等经常使用大尺寸螺纹副进行传动连接,如破碎机上的调整环、轧机上的压下机构等。若装配方法不当,大尺寸螺纹副零件在旋合过程中易出现研伤,甚至咬死现象。一旦出现咬死现象,没有合适的方法将螺纹副无损脱开,只能破坏其中一件,这将造成极大的浪费。笔者从螺纹副的装配方法、受力分析、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大尺寸螺纹副装配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025年11期 v.53;No.62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长距离下运可伸缩输送机安全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江孟夏;陈新;石松林;周生朋;

    <正>随着煤矿生产能力的提升,为适应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生产变化,煤矿井下顺槽可伸缩输送机逐步向长距离、大功率等方向发展~([1-2])。输送系统的总体部署方案与关键部件的选型对长距离下运可伸缩输送机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笔者主要研究下运可伸缩输送机最优部署方案,包括张紧装置、制动装置和阻尼装置的布置以及可伸缩输送机的控制策略。

    2025年11期 v.53;No.62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下载本期数据